技术文章

2009年制药企业R&D投入排行榜15强(一)


    在过去的几年间,全球制药行业R&D经历了巨大变化,或大或小的并购成为消减开支和大量裁员的前奏,经济低迷、**到期以及临床风险增加等不利因素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制药公司为扫清通向未来光明前景道路上荆棘障碍,不惜忍痛割爱,不断调整研发计划,转向一些新的**领域。
       根据欧盟*近发布的工业R&D投入排名,尽管2009年因经济低迷引发整体行业R&D支出下滑,但全球排名前1400家企业中的生物制药公司总体R&D支出有所增加。虽然欧洲和美国R&D投入分别增长仅为2%1.8%,但日本26.5%的大幅增加提升了整体行业R&D投入的增幅。持续增加的R&D并购投入,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制药业对新的生物技术的垂涎和行业发展趋势。
        FierceBiotech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整理出了2009年制药企业R&D投入排行榜15强,并对这些企业的研发策略进行了深入解剖。本人对该报告进行编译整理,分期与各位看客分享。

2009年制药企业R&D投入排行榜15强

排名公司名称投入(亿美元)排名公司名称投入(亿美元)
1罗氏879阿斯利康42.3
2辉瑞7410礼来41.3
3诺华70.611百时美施贵宝34.8
4强生66.612勃林格殷格翰30.3
5赛诺菲安万特62.513雅培26.1
6葛兰素史克55.914**制药三共18.9
7默克55.815安斯泰来16.3
8武田46.4   
 
  No.1 罗氏制药
  R&D 投入:87亿美元(64亿欧元)
  比上年增加:9.1%
  占收入比例: 19.4%
2009年罗氏以87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名列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次席和制药行业榜首。
罗氏并非以制药业的研发投入**作为自诩的成本,其真正初衷是想成为*多产的制药企业。与其他所有进行大型并购的制药巨头一样,罗氏在收购基因泰克之后,通过全方位审视其产品线和许可需求以保护其*具核心精华。罗氏以其处理过剩知识产权惯用手法,将一些资产投入新的公司。罗氏拥有大量的人才和在研产品,有充分的资本参与这场游戏。更令人羡慕的优势还在于,罗氏没有其他公司所急需面临的重磅**近期**到期所带来的销售下降压力。然而,罗氏也有其难隐之痛,即不得不承受着近年来新药临床试验结果不佳所带来的挫折。
2010年罗氏*大挫折之一便是ocrelizumab III期临床试验的失败。Ocrelizumab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人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这个曾被誉为2009新药研发皇冠上的宝石之一的新药,因发现与严重感染有关而于5月终止研发。**糖尿病**他司鲁泰(taspoglutide)也在今年在临床试验中遭受失败而被搁置。这一系列临床失败再次表明,巨大的研发投入也难以避免日益增加的临床风险。
No. 2 辉瑞制药
R&D 投入:74亿美元(54亿欧元)
   比上年增加:-2.4%
  占收入比例:15.5%
辉瑞这位昔日老大在2009年的研发投入有所下滑。在过去的一年里,辉瑞为整合惠氏庞大研发机构费尽心思,但整合后的研发投入却较上年度辉瑞和惠氏研发投入总和(110亿美元)有较大幅度的消减。
今年年初,辉瑞CEO Jeffrey Kindler出台消减30亿美元的庞大研发预算,预计到2012年,研发总预算将缩减至80-85亿美元,届时将与罗氏的研发预算相当。辉瑞与其他新药开发商情形一样,近年来因未能开发出新的重磅级**替代者而备受指责。批评者希望看到更多的研发外包、更多的合伙公司和更小的内部研发机构。
今年辉瑞以2.25亿美元预付款购进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Dimebon III期临床试验失败,然而这仅仅是令辉瑞时常“荣登”华尔街鞭打柱的一系列临床试验失败案例之一。现在辉瑞面临着有史以来*严峻的临床试验挑战,不得不痛下决心,彻底重组其研发机构。
随着辉瑞将目光聚焦于全球增长*为快速的新兴市场,中国无疑将成为辉瑞未来*大的关注点,其研发业务在亚洲持续扩张也就不足为奇了。
No. 3 诺华制药
R&D 投入:70.6亿美元(51亿欧元)
  比上年增加:2.5%
  占收入比例:16.7%
随着去年研发预算的增加,诺华已雄心勃勃地出台了打造中国*大研发中心的计划。借用诺华CEO魏思乐(DanielVasella)的话说,“你必须扪心自问,‘未来你的出路何在? 答案无疑是在这儿—中国。”诺华已计划投入10亿美元在中国上海建立面向亚洲乃至全球的新药研发开发中心,并计划于2013年在中国市场推出其头个个体化癌症****。诺华研发负责人*近告诉路透社记者称,“我正在开发针对中国患者的新药,如果我们不能在中国开展头个人体临床试验,我们将破产。我们一直与SFDA保持密切合作,以了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No.4 强生制药

R&D 投入:66.6亿美元(48.6亿欧元)
比上年增加:-7.8%
占收入比例:11.3%
       2009年初,强生研发负责人Paul Stoffels 提出“开放性**”**开发框架。他指出,未来**研发游戏的赢家将会是那些懂得如何与生技公司和学术机构合作的人士。他明确告诉《华尔街日报》称,“所有简单**的**已基本解决,下一代**和**手段将会复杂得多,你需要的信息和科学知识将远远超出内部实验室所能提供的一切。”
      开放性**策略日益成为制药行业的主旋律,少花钱多办事已成为行业追求的目标。强生旗下的杨森制药与无锡药明康德达成的研发合作协议便是典型案例之一,与中国研发机构合作策略也已风靡整个制药行业。
     今年强生还效仿其竞争对手的并购手段出资24亿美元收购荷兰生技公司Crucell的剩余股权,以大手笔扩展其疫苗业务,这也使得强生在欧洲2001年疫苗行业评估中的地位上升。
No. 5 赛诺菲安万特制药
R&D 投入:62.5亿美元(45.6亿欧元)
比上年增加:0.2%
占收入比例:15.3%
       赛诺菲是2009年研发投入*多的欧洲制药公司。CEO ChrisViehbacher 2008年底上任后便很快成为研发外包潮流的焦点,致力于更多合作伙伴而对内部研发的依赖越来越少。在完成系列合作交易后,今年与哈佛大学签署扩大学术伙伴协议,对产品线进行调整以确定保证未来地位的优先项目。当然,*令人关注的还是今年发起的对健赞公司的恶意收购。随着产品线的重塑,赛诺菲未来两年的研发将侧重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眼科用药。
      今年年初,Viehbacher2009年公司研发投入缩水7%49个项目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其中17个为III期临床或已提交批准申请阶段的项目。赛诺菲并计划向Covance出售2家研发机构,效仿礼来公司与之达成去年外包协议。尽管赛诺菲重塑研发以获得更多新药上市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其动作之大令人刮目。
No.6 葛兰素史克制药
R&D 投入:55.9亿美元(40.8亿欧元)
比上年增加:9.5%
占收入比例:12.8%
葛兰素史克自2009年起计划在美国和英国裁减研发人员850人,主要是临床前和早期开发员工,而研发预算消减14亿美元成为葛兰素紧缩成本的重头戏。研发机构瘦身、架构改变以及加重罕见**研发等成为葛兰素研发重塑的重点。研发瘦身使其羽翼丰满的生物技术获得新生,出售意大利研发中心以及刚刚入股以镇痛**研发闻名的生技公司Convergence,葛兰素正在以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No. 7 默克制药
R&D 投入:55.8亿美元(40.7亿欧元)
比上年增加:21.6%
占收入比例:12.3%
默克并购先灵葆雅后,经过长时间酝酿筹划,年中推出了缩减规模计划,关闭全球8家研发机构,并将研发重点集中于7个关键领域:心血管**、糖尿病和肥胖、感染性**、肿瘤、神经及眼科、呼吸和**以及妇科和***。向来以自身研发见长的默克也将目光投向外部,并与礼来和辉瑞联合建立中国研发组织以开发**新药,还与Covance达成了5年基因组研究外包协议。
No. 8 武田制药
R&D 投入:46.4亿美元(33.9亿欧元)
比上年增加:64.3%
占收入比例:29.5%
    武田*赚钱的糖尿病**Actos即将失去**保护,FDA对糖尿病新药审批门槛提高,而兰索拉唑口崩片销售因竞争**上市已出现下滑,这促使武田下决心大幅裁减美国员工,包括芝加哥研发中心的数百名研发人员,并将研发总部由日本迁至伊利诺斯,以提高其研发能力。武田将研发寄希望于以88亿美元收购的波士顿千年药业,后者上市的多发性骨髓瘤先要硼替佐米或许能解武田的燃眉之急。千年药业在与Seattle Genetics签署合作协议的同时,也加强其内部研发能力,以满足武田的未来市场需求。
产品搜索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邮编: Copyright© 2003-2025    上海碧真仪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10215523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